与群众交流,做到谋划思路向群众问计,查找问题听群众声音,创新工作向
群众请教,推动落实靠群众支持,练好组织群众、发动群众、服务群众基本
功,广纳民言、广集民智、广聚民力,真正将政法工作建立在坚实群众基础
上。三是以群众评判检验政法工作。人民群众认可不认可是政绩观的根本导
向,必须坚持把群众的“表情包”作为检验政法工作的“晴雨表”,从群众
的反响中审视工作得失,检验服务成效,提升服务质态。建立健全以民意为
导向的政法业绩“民标”体系,围绕群众思想困惑点、利益交织点、矛盾易
发点,积极释疑解惑、协调关系、回应诉求,真正让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
“主角”。
回答好“树什么样的政绩”问题,必须始终守牢实事求是这个根本原
则,坚决护航发展大局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树立正确政绩观,要处理好稳
和进、立和破、虚和实、标和本、近和远的关系。作为一名政法干部,必须
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辩证法,在调研中思考,在探索中感悟,在实践中总
结,以正确政绩观引领政法工作跨越发展。一是既要抓一域更要谋全局。政
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政法干部必须始终聚焦大局、服务
大局、保障大局,找准政法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、着力点,善于观
大势、谋大事、顾整体,既跳出一域谋全局,又在谋全局中抓好一域。着眼
大格局、秉持大胸怀、融入大战略,主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趋势,创新服务
思路,落实服务举措,切实增强护航发展的前瞻性和实效性。二是既要抓显
绩更要谋潜绩。“潜绩”是“显绩”的基础,政法干部必须准确把握“显
绩”与“潜绩”的内在联系,既做让群众看得见、得实惠的实事,更要做为
后人做铺垫、打基础的好事,让“显绩”与“潜绩”齐头并进。紧盯群众安
全感不高、政法获得感不强等隐性问题,深入基层一线,大兴调查研究之
风,既拿出务实有效的办法做好当前的“显绩”,又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夯